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杨涛:
(一)关于《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李克强总理强调,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要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级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 “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也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主要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还不足,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配合实施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长成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社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研究编制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于2021年12月1日第15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近日印发并公布。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要求,与《“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相互衔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就业导向、提质扩容,提高工作能力;坚持共建共享、协同发力,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四个主要目标。具体目标是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这个就是培训的供给能力或者说是基础能力的提升。
《规划》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要提升。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这个问题是我们规划的一个亮点。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激发技能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工作。
提问环节
新华社记者:
文件关键是在落实。请问如何保障《规划》切实落实到实处?
杨涛:
“十四五”时期,我们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面临很多实际挑战。总结梳理一下,一是我们的培训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如何在实现人的发展上做更多的努力和贡献。简单地说,现在有不适应的问题,就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内容、质量不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这方面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第二方面,我在前面介绍《规划》背景时讲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这种现象。这个结构性矛盾怎么解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这对职业培训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第三个挑战主要是我们自身的,也就是培训基础能力还不够。有很多劳动者愿意参加培训,但是找到的培训机构能力达不到。比如刚才有一位记者特别提到了数字技能培训的问题,现在很多设施设备的操作,主要是实操的能力跟不上,是因为他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设备,而没有接触这个设备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培训,也就是说我们培训机构提供不了这样的设备让他去培训,所以他到了岗位上有很长的适应过程。在这方面,我们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要投入,另外一方面投入又不是很多,怎么把这些工作做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国际合作的问题,“十三五”时期乃至于最近这两年,我们在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的国际合作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国际劳工组织现在正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这个试点目前选取了几十家企业,还有一部分地方、院校参与其中。最近我看了一个总结报告,试点借鉴了国外很多先进经验,又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这几年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已经过了百万,有一部分做得很好,有一部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过程中,我们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面探索了一些新方法,今后将继续推进这种合作。
第二个方面,去年11-12月份的时候,我们和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开展了技工院校对口合作,这个合作对职业培训的开展也起了引领作用。
第三个方面,我要宣传一个观点,职业培训的一个特点是能够通过竞赛来起作用。我们经常用的一句话叫“以赛促训”、“以赛带训”,就是以比赛来促进训练,以比赛来带动训练。我们在重庆组织开展过“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大赛,这些都是在推进国际合作上做的一些工作。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因为今年10月份,我国将在上海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号称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最近大家很关注北京冬奥会,世界技能大赛是首次在我们国内大陆举办。世界技能组织已经成立70多年,我们从2010年加入这个组织,2011年开始参加比赛,在2017、2019年连续两届实现了“三个第一”——金牌第一、奖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应该说成绩是很亮眼的。2017年我们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取得的举办权,这个挑战非常大,但是它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国际合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世界技能组织有80多个成员国家和地区,这个交流活动对《“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实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把中国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好做法推广出去。